微专业介绍 《能源材料与技术》

发布者:化学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10

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满足山东省乃至全国新能源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人才需求,泰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立《能源材料与技术》微专业。该微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战略性专业,由材料、化学、物理、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形成,以能量转换材料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备工艺、设计方法、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新能源领域工程应用型人才。

微专业依托泰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绿色合成与新能源材料创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合成与功能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材料创制省高校特色实验室和有机化学省重点学科等平台,学科实力雄厚。本微专业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人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入选泰山学院1958人才工程。而且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也都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息息相关,专业背景涉及材料、化工、化学、物理等多个方面,学缘结构优良。精良的师资力量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通过良好的理论教学以及实验实践教学,学生可获得最前沿的能源材料与技术相关知识,受到良好的学术科研训练。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电力、通讯、汽车、照明、医疗等领域可从事有关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器件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系国家战略发展紧缺人才,无论是深造还是就业,都具有光明的前景。

1. 培养目标

微专业立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充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结合本校在材料、化学、物理、电子、机械等领域的学科交叉优势,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敬业与创新精神,具备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意识,遵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新能源、新材料、能量存储与转换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以及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骨干人才。

2. 课程体系

能源材料与技术微专业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聚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与工程学的交叉领域,为学生提供一套精炼、前沿、应用导向的知识体系。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

2

32

0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考查

2

电化学基础

3

48

0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考查

3

化学电源设计原理

3

48

0

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

考查

4

材料信息学

2

32

0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考查

5

太阳能电池原理

2

32

0

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

考查

6

锂离子电池技术

2

32

0

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

考查

3. 学费与学制

学制:一年(共2学期)。

最长修学时间:最长不超过2年(4学期)。

学分:14

学费:每学分100元,共计1400

4. 招生计划及要求

1)基本要求:理工科专业知识背景。

2)面向对象: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科背景的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

3)招生规模:80/年,招满为止。

4)遴选方式:符合报名条件的,报名人数在招生规模以内的全部录取。超过招生规模的,组织答辩面试,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选拔要求:

1)对新能源领域的学习有兴趣或有志在该领域从事工作;

2)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

3)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5)报名地点:2#综合楼B2015

5. 授课方式

独立开班,线下/线上混合式授课。

6. 咨询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15094809658    苗老师18660299732

        0538-6715156

微专业咨询QQ群:710306104

 

7. 微专业课程简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介绍新能源(二次电池、热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材料及器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新能源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掌握新能源材料组成、结构及各种新材料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和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和化学电源基础与应用等打下一定基础。

《电化学基础》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理解电化学科学思维方式方法,了解电化学学科发展前沿。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理解电化学科学思维方式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针对实际电化学体系能够理解其工作原理、分析其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电源设计原理》课程简介:本课程从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介绍化学电源的设计理念和基本步骤,使化学电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学生从事电池设计、生产、管理和技术革新等电化学领域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电源概述、化学电源设计中的相关理论、化学电源设计过程、化学电源的隔膜和壳体材料、各类电池设计举例及电池行业的清洁生产。

《材料信息学》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信息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加速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与传统材料科学课程相比,《材料信息学》课程将更加注重对信息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并结合材料科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材料科学中的问题。

《太阳能电池原理》课程简介:本课程在量子力学和半导体物理的基础上,以简捷的方式,全面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概念,太阳电池的基础和基本应用,太阳能光伏科学发展进程和重要成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光伏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半导体光伏器件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制备技术,熟悉太阳电池的先进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设计原理以及系统部件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技术》课程简介:该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新兴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组装技术,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生产、研发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