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在有机合成方法学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发布者:化学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10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任继伟博士在可见光催化和氨基酸酯催化氢化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并以本人第一作者、泰山学院为唯一完成单位,在JCR 一区国际权威期刊《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篇。任继伟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以上研究得到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3QB153)等项目的支持与资助。

 

 

一、可见光催化方面,以铱配合物或者罗丹明B为光催化剂,通过三苯基膦诱导或者光催化剂诱导的脱氧策略生成酰基自由基,绿色、高效地合成二肽、酰胺和酯类化合物,产物种类超67种,具有非常好的产率(最高达到94%)。

[1] A visible light-mediated deoxygenation protocol for the synthesis of dipeptides, amides and esters without racemization, Org. Chem. Front., 2025, 12(2): 577-583. Synfacts 2025, 21(03): 9. [2] A visible light-induced deoxygenative amidation protocol for the synthesis of dipeptides and amides, Org. Chem. Front., 2024, 11(16): 4449-4455.).

二、催化氢化方面,以氨基酸酯为还原剂还原含有C=C不饱和键的底物,高选择性地构建氧化吲哚双螺环、3-取代氧化吲哚、二氢异靛蓝、四取代乙烷等结构,产物具有非常高的产率和非对映选择性。

([1] Umpolung strategy for the one-pot synthesis of highly steric bispirooxindoles via the Lamino acid ester-promoted in situ reduction/nucleophilic addition/cyclization cascade reaction, J. Org. Chem., 2024, 89(17): 12716-12724. [2] L-Amino acid ester as a biomimetic reducing agent for the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C=C bonds, Org. Biomol. Chem., 2025, 23(3): 654-659.).

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是衡量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核心指标,对于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声誉和排名、促进国际学术合作、助力学校的长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学院一直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为广大师生提供完善的科研支持,推动学术创新,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作者简介:任继伟,讲师,2019年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目前研究方向为基于可见光催化和有机催化的合成方法学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泰安市科技创新发展项目1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Org. Lett.,Org. Chem. Front.,Chem. Eur. J.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1篇。

供稿:任继伟

供稿审核:曹玉台

编辑:段家群

终审:姜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