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举办校友讲坛
发布人:化学信息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6-19   浏览次数:10

614日下午,化学化工学院邀请优秀校友山东大学高洪银教授和河北工业大学刘宾元教授在二号综合楼A1007做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学院教学负责人主持,学院班子成员、相关研究方向教师以及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高洪银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弱键断裂驱动的有机合成化学》的报告。高教授围绕含氮功能分子的精准创制,为师生详细介绍了官能团化芳胺、吲哚以及NOBIN类型的联芳基化合物的新颖、高效合成方法。随后,刘宾元教授做了题为《温室气体CO2基聚碳酸酯材料合成研究》的报告。刘教授围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这一国家战略部署,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在CO2合成聚碳酸酯材料领域中发现的新方法与新工艺。

作为杰出校友,高教授和刘教授向学生分享了自己从泰院学子一路走到现在所经历的艰苦奋斗的学习经历,分享了学术道路上的心得体会,鼓励学弟学妹们要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踏踏实实走好人生道路。会后,两位教授耐心解答了教师和学生提出的相关学术问题,交流气氛热烈,学术氛围高涨。

此次学术报告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院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创新。同时也为学生了解学术前沿提供了窗口,有助于学生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

报告人简介:

高洪银,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青年泰山学者。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莱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围绕“如何实现温和条件下精准可控的重排反应”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官能团化芳胺、吲哚以及NOBIN类型的联芳基化合物的新颖、高效合成方法,为含氮功能分子的精准创制提供先进方法学,为我国医药、农药和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若干企业突破了合成工艺壁垒或解决了合成技术难题,降低了工艺生成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在Nat. Chem.Nat. Synth.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已发表SCI研究论文3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3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4项。论文被引用1300余次,多篇学术论文被国际同行在权威评论杂志Synfacts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上进行亮点评述。已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基金以及十余项校企合作项目,项目总经费超过800万元。

刘宾元,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北省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先后在韩国和美国作博士后与访问学者。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北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十几项,其中主持国家基金6项、河北省重点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dv. Mater., Green Chem., Macromolecules,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河北省三等奖一项。

供稿:孙腾飞

供稿审核:姜焕伟

图片来源:团委

编辑:孙腾飞

终审:姜焕伟